关闭 x
IT技术网
    技 采 号
    ITJS.cn - 技术改变世界
    • 实用工具
    • 菜鸟教程
    IT采购网 中国存储网 科技号 CIO智库

    IT技术网

    IT采购网
    • 首页
    • 行业资讯
    • 系统运维
      • 操作系统
        • Windows
        • Linux
        • Mac OS
      • 数据库
        • MySQL
        • Oracle
        • SQL Server
      • 网站建设
    • 人工智能
    • 半导体芯片
    • 笔记本电脑
    • 智能手机
    • 智能汽车
    • 编程语言
    IT技术网 - ITJS.CN
    首页 » 程序人生 »年轻程序员需要学习的5大经验

    年轻程序员需要学习的5大经验

    2015-01-06 00:00:00 出处:安晓辉的博客
    分享

    在过去的7年半时间里,我带过的软件实习生超过一打,也看到过数以百计的学生和毕业生的档案。我发现很多事情他们都需要学习。或许你会说,我说的不就是某种特定的技术、算法、数学,或者其他特定形式的知识吗?没错,这的确是需要学习的,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自我规范”。这些规范就是:尽可能地写出最简洁的代码;要是代码后期会因为改动而变得凌乱不堪就得重构;尽量删除没用的代码,并添加注释。

    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敦促这些实习生去学习这些内容。我经常会问他们,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他们也通常会回答说,代码应该清晰易懂易于维护。这的确是我想听到的声音,但是很少有年轻的程序员真的能够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一点。

    请谨记这一点,要懂得“自我规范”,也不能一旦代码“起效了”就立马置之脑后。要是所有的变量都命名错误,但是代码依然可以完美地运行,那么这些代码绝对乱糟糟得让人不忍直视。将功能代码改进为简洁代码可能在短期内是看不到回报的:代码原本就可以工作,在清洁之后依然可以工作。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自我规范”这一步骤了。这也是为什么实习工作是如此必要:一个好的上司是相当注重代码质量的(即使所谓“好代码”的定义对于每个程序员都不一样),从而迫使实习生和初级程序员不得不反复修改。

    下面我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新手程序员写代码的时候经常出现的:

    名不副实的函数/变量/类

    这些函数、类和变量实际所做的事与其名字所表达的含义并不一致。片面看名字是正确的,但是联系实际的话,有的甚至是毫不相关的。

    举个例子,我上一期的实习生写了两个类:EditorGUI和EditorObjectCreatorGUI。用于处理编辑界面的代码。让我哭笑不得的是,用于创建新对象的是EditorGUI,而EditorObjectCreatorGUI只能通过处理不同的对象进行导航。两者的含义居然是截然相反的!即使代码还算相对简单,但我还是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用来理解它,因为一开始我是在一种完全相反的假设基础上来理解的。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重命名EditorObjectCreatorGUI为EditorObjectNavigationGUI即可,这样就易于理解多了。

    这种情况我看到过很多。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代码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了演变。在选择名字的时候可能还是正确的,但到了写完代码的那一刻,就名不副实了。关键是要时刻铭记命名法则。你得明白你添加的东西是否依然符合函数和类的名称。

    混乱的类

    另一个问题是类很乱:类做了很多不相关的事情。新功能的添加很简单,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代码变得臃肿不堪,各种不相关的功能随处可见。有时候,臃肿与否也并不指的是类的大小:某个类可能只有几百行,但依然囊括了不属于它的代码。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举个例子:假设由于某种原因,某个GUI类需要分析什么样的纹理可行(可能是有按钮要用来选择纹理)。要是这个GUI类是唯一需要这个分析结果的类,那么在GUI类中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可是,由于某种原因,一个完全无关的gameplay类也需要这些信息。所以你需要将这些纹理查询的信息从GUI类传给gameplay类。这时候,其实这个GUI类已经变大了:因为它里面其实还包括了TextureAnalyser类。解决方法也简单:将TextureAnalyser类分割为一个单独的类,GUI类和gameplay类都可以使用它。

    关于这一条经验法则很多人提出质疑:要是我添加的功能仍然适合原来这个类的名字呢?要是的确不适合,那么我就必须重命名,或者将其分割成单独的类,抑或用代码写成一个不同的类吗?

    要是你不能为你的类想出一个合适的名字,给人的感觉就会不舒服。要是你不能在类的名字中描述它的目的,那么就会显得乱七八糟。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将某个臃肿的类分割成几部分,并各自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过于庞大的类

    这和上一点——混乱的类有些类似:很多东西一点一点地都添加到类中,然后它不可避免地就臃肿了。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个类仍然是有意义的,但就是长得太大个了点。这么个庞然大物不但繁琐,而且很容易出现bug,因为大量的代码需要用于操作同一个私有成员变量,所以我们很容易忽视一些细节。

    分割一个已经长得很大的类其实是相当枯燥的。这也会成为一个挑战,要是类中的代码高度交织在一起的话。再加上它已经在工作,修复时不能添加新功能,这样一来,我不得说,分割一个过于庞大的类,不能严格地自我规范是不行的。

    根据在Ronimo的普遍经验,类保持在500行代码以下、函数保持在50行代码以下是最合适的。不过有时候,这样做反倒不可行,也不明智。但是一般说来,一旦类或函数超出了那个界限我们就可以想办法重构,并将之分割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片段了。

    关于代码注释

    几乎所有的示例代码都会包含注释好了的代码片段,而不说明为什么。这段代码需要修复吗?旧的代码是否已经被取代了?为什么那儿要写这些代码?大家都知道没有注释的代码常常不知所言,但不知何故,很多人都会忘记在自己的代码上注释。

    并行逻辑和代码重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经常能在若干个代码段处看到相似的逻辑。

    例如,我们可以从纹理这个名称知道它大概的目标对象,比如说是“TreeBackground.dds”。为了知道纹理是否可以用于tree,我们检查了文件名以便知道它是不是以“tree”开的头。可能使用SDK的话我们用filename.beginsWith(“tree”)可以很快地检测出来。只是这句代码这么短,我们往往会选择哪个地方需要,就直接复制粘贴。当然这样就是代码重复了,而正如每个人都知道的,我们应该避免重复代码,但要是复制的代码是如此之短,我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很自然地就直接copy了。此处我们面对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也许后面我们检查某个纹理是否适合tree的方法就得变了,然后我们就不得不实行“霰弹式修改”(即到处修改)策略,一处一处地修复。

    此处的一般规律是,要是是非常具体的代码,那就不要复制,即使原本的代码超级之短,调用函数甚至比直接写需要更多的代码,也应该封装成函数。

    上面讨论的这些内容已经讲得非常透彻了。很多内容甚至你在大学中就学过。但是现在要面临的挑战是你需要一步步地从被动遵守到主动铭记于心养成一种习惯。这也是为什么Ronimo中的实习生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会自我规范。

    上一篇返回首页 下一篇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务必保留本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

    别人在看

    苹果将发布第三财季财报,很可能会超预期

    25 年第三季度 NAND Flash 合约价格预计将上涨 5-10%

    亚马逊网络服务 (AWS) 已裁员数百人

    邦彦邦彦云PC”新一代云上真机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苹果Mac book产品线未来两年大升级:M5、M6系列芯片来袭

    净网—2025|代抢?录入?小心 “票圈陷阱”!

    脱下皮衣,英伟达 CEO 黄仁勋穿唐装亮相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ATTO360 Storage 软件通过单一智能平台重新定义存储管理

    DigitalOcean 推出 DigitalOcean Gradient AI 平台

    网传华为盘古大模型疑似抄袭通义千问,盘古团队否认

    IT头条

    公安部:我国在售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02:03

    液冷服务器概念股走强,博汇、润泽等液冷概念股票大涨

    01:17

    亚太地区的 AI 驱动型医疗保健:2025 年及以后的下一步是什么?

    16:30

    智能手机市场风云:iPhone领跑销量榜,华为缺席引争议

    15:43

    大数据算法和“老师傅”经验叠加 智慧化收储粮食尽显“科技范”

    15:17

    技术分享

    SQL汉字转换为拼音的函数

    windows 7系统无法运行Photoshop CS3的解决方法

    巧用MySQL加密函数对Web网站敏感数据进行保护

    MySQL基础知识简介

    Windows7和WinXP下如何实现不输密码自动登录系统的设置方法介绍

    windows 7系统ip地址冲突怎么办?windows 7系统IP地址冲突问题的

      友情链接:
    • IT采购网
    • 科技号
    • 中国存储网
    • 存储网
    • 半导体联盟
    • 医疗软件网
    • 软件中国
    • ITbrand
    • 采购中国
    • CIO智库
    • 考研题库
    • 法务网
    • AI工具网
    • 电子芯片网
    • 安全库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IT技术网 版权所有 © 2020-2025,京ICP备14047533号-20,Power by OK设计网

    在上方输入关键词后,回车键 开始搜索。Esc键 取消该搜索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