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x
IT技术网
    技 采 号
    ITJS.cn - 技术改变世界
    • 实用工具
    • 菜鸟教程
    IT采购网 中国存储网 科技号 CIO智库

    IT技术网

    IT采购网
    • 首页
    • 行业资讯
    • 系统运维
      • 操作系统
        • Windows
        • Linux
        • Mac OS
      • 数据库
        • MySQL
        • Oracle
        • SQL Server
      • 网站建设
    • 人工智能
    • 半导体芯片
    • 笔记本电脑
    • 智能手机
    • 智能汽车
    • 编程语言
    IT技术网 - ITJS.CN
    首页 » 算法设计 »23种设计模式之责任连模式

    23种设计模式之责任连模式

    2015-04-05 00:00:00 出处:ImportNew
    分享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23种设计模式(11):责任连模式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void test(int i, Request request){
    	if(i==1){
    		Handler1.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2){
    		Handler2.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3){
    		Handler3.response(request);
    	}else if(i == 4){
    		Handler4.response(request);
    	}else{
    		Handler5.response(request);
    	}
    }

    代码的业务逻辑是这样的,方法有两个参数:整数i和一个请求request,根据i的值来决定由谁来处理request,如果i==1,由Handler1来处理,如果i==2,由Handler2来处理,以此类推。在编程中,这种处理业务的方法非常常见,所有处理请求的类有if…else…条件判断语句连成一条责任链来对请求进行处理,相信大家都经常用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直观,简单明了,并且比较容易维护,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几个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

    代码臃肿:实际应用中的判定条件通常不是这么简单地判断是否为1或者是否为2,也许需要复杂的计算,也许需要查询数据库等等,这就会有很多额外的代码,如果判断条件再比较多,那么这个if…else…语句基本上就没法看了。 耦合度高:如果我们想继续添加处理请求的类,那么就要继续添加else if判定条件;另外,这个条件判定的顺序也是写死的,如果想改变顺序,那么也只能修改这个条件语句。

    既然缺点我们已经清楚了,就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场景的业务逻辑很简单:如果满足条件1,则由Handler1来处理,不满足则向下传递;如果满足条件2,则由Handler2来处理,不满足则继续向下传递,以此类推,直到条件结束。其实改进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判定条件的部分放到处理类中,这就是责任连模式的原理。

    责任连模式的结构

    责任连模式的类图非常简单,它由一个抽象地处理类和它的一组实现类组成:

    抽象处理类:抽象处理类中主要包含一个指向下一处理类的成员变量nextHandler和一个处理请求的方法handRequest,handRequest方法的主要主要思想是,如果满足处理的条件,则有本处理类来进行处理,否则由nextHandler来处理。 具体处理类:具体处理类主要是对具体的处理逻辑和处理的适用条件进行实现。

    了解了责任连模式的大体思想之后,再看代码就比较好理解了:

    class Level {
    	private int level = 0;
    	public Level(int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boolean above(Level level){
    		if(this.level >= level.level){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class Request {
    	Level level;
    	public Request(Level level){
    		this.level = level;
    	}
    
    	public Level getLevel(){
    		return level;
    	}
    }
    
    class Response {
    
    }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final Response handleRequest(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null;
    
    		if(this.getHandlerLevel().above(request.getLevel())){
    			response = this.response(request);
    		}else{
    			if(this.nextHandler != null){
    				this.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
    				System.out.println("-----没有合适的处理器-----");
    			}
    		}
    		return response;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handler){
    		this.nextHandler = handler;
    	}
    	protected abstract Level getHandlerLevel();
    	public abstract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class ConcreteHandler1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1);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1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2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3);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2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class ConcreteHandler3 extends Handler {
    	protected Level getHandlerLevel() {
    		return new Level(5);
    	}
    	public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请求由处理器3进行处理-----");
    		return null;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1();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2();
    		Handler handler3 = new ConcreteHandler3();
    
    		handler1.setNextHandler(handler2);
    		handler2.setNextHandler(handler3);
    
    		Response response = handler1.handleRequest(new Request(new Level(4)));
    	}
    }

    代码中Level类是模拟判定条件;Request,Response分别对应请求和响应;抽象类Handler中主要进行条件的判断,这里模拟一个处理等级,只有处理类的处理等级高于Request的等级才能处理,否则交给下一个处理者处理。在Client类中设置好链的前后执行关系,执行时将请求交给第一个处理类,这就是责任连模式,它完成的功能与前文中的if…else…语句是一样的。

    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责任链模式与if…else…相比,他的耦合性要低一些,因为它把条件判定都分散到了各个处理类中,并且这些处理类的优先处理顺序可以随意设定。责任链模式也有缺点,这与if…else…语句的缺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找到正确的处理类之前,所有的判定条件都要被执行一遍,当责任链比较长时,性能问题比较严重。

    责任链模式的适用场景

    就像开始的例子那样,如果使用if…else…语句来组织一个责任链时感到力不从心,代码看上去很糟糕时,就可以使用责任链模式来进行重构。

    总结

    责任链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灵活版的if…else…语句,它就是将这些判定条件的语句放到了各个处理类中,这样做的优点是比较灵活了,但同样也带来了风险,比如设置处理类前后关系时,一定要特别仔细,搞对处理类前后逻辑的条件判断关系,并且注意不要在链中出现循环引用的问题。

    上一篇返回首页 下一篇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务必保留本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

    别人在看

    正版 Windows 11产品密钥怎么查找/查看?

    还有3个月,微软将停止 Windows 10 的更新

    Windows 10 终止支持后,企业为何要立即升级?

    Windows 10 将于 2025年10 月终止技术支持,建议迁移到 Windows 11

    Windows 12 发布推迟,微软正全力筹备Windows 11 25H2更新

    Linux 退出 mail的命令是什么

    Linux 提醒 No space left on device,但我的空间看起来还有不少空余呢

    hiberfil.sys文件可以删除吗?了解该文件并手把手教你删除C盘的hiberfil.sys文件

    Window 10和 Windows 11哪个好?答案是:看你自己的需求

    盗版软件成公司里的“隐形炸弹”?老板们的“法务噩梦” 有救了!

    IT头条

    公安部:我国在售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02:03

    液冷服务器概念股走强,博汇、润泽等液冷概念股票大涨

    01:17

    亚太地区的 AI 驱动型医疗保健:2025 年及以后的下一步是什么?

    16:30

    智能手机市场风云:iPhone领跑销量榜,华为缺席引争议

    15:43

    大数据算法和“老师傅”经验叠加 智慧化收储粮食尽显“科技范”

    15:17

    技术热点

    商业智能成CIO优先关注点 技术落地方显成效(1)

    用linux安装MySQL时产生问题破解

    JAVA中关于Map的九大问题

    windows 7旗舰版无法使用远程登录如何开启telnet服务

    Android View 事件分发机制详解

    MySQL用户变量的用法

      友情链接:
    • IT采购网
    • 科技号
    • 中国存储网
    • 存储网
    • 半导体联盟
    • 医疗软件网
    • 软件中国
    • ITbrand
    • 采购中国
    • CIO智库
    • 考研题库
    • 法务网
    • AI工具网
    • 电子芯片网
    • 安全库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IT技术网 版权所有 © 2020-2025,京ICP备14047533号-20,Power by OK设计网

    在上方输入关键词后,回车键 开始搜索。Esc键 取消该搜索窗口。